报告题目:转型期的社会批判——詹姆逊与斯皮瓦克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理论的时代转向
报 告 人:焦明甲
主 持 人:林海燕
时 间:2017年5月31日
地 点:第三教学一楼演艺厅
主办单位:文学院
摘要:詹姆逊与斯皮瓦克都是当今世界非常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之后”(王宁语)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家。自从1985年来北京大学讲学之后,詹姆逊以其雄辩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蜚声中国。斯皮瓦克基于社会底层人视角的后殖民主义理论研究、翻译研究、女性主义研究、全球化批判,以其强大的批判力量而蜚声世界,尤其在中国。詹姆逊与斯皮瓦克的批评理论给中国学人提供了审视世界的崭新基点。比较两人的批评理论能够发现,其批评研究的视点不约而同的从“现代主义”过渡到“后现代主义”,与前人不同,这两个人虽然都在美国工作,但受到欧陆德法哲学的“后现代”发展研究影响,从人文理想意味十足、非科学特点比较明显的的“现代主义理性批评”研究过渡为对科学主义特点比较明显、历史理性比较鲜明的“后现代主义批评”研究。与这种视点的变化相一致,詹姆逊与斯皮瓦克的理论研究,从“本文分析”转变为“生活理论”、从“符号讨论”转变为“现实批判”,在精神上也表现为从“存在的焦虑”转变为“此在的关怀”。詹姆逊与斯皮瓦克,以“后现代主义之后”的目光审视“后现代社会”的诸种问题,对世界历史转型期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全球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后殖民主义……展开深入的“社会批判”,给我们带来巨大思想启示。
主讲人简介: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教研项目1项、市局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各级学术论文10余篇。主要论文有《论“原型批评”理论的历史贡献及其理论局限》、《试论哈贝马斯社会交往行动理论的得与失》、《电影〈阿凡达〉的精神隐喻》、《存在的焦虑和人性的徘徊——论中国新时期先锋文学的本体意蕴》等。